关于中国茶的两本典籍
关于中国茶的两本典籍
茶,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,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。从福建的武夷岩茶到安溪铁观音再到福鼎白茶,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、韵味和制作工艺,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,它既浸润于历史长河,也映照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。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茶叶不仅代表着东方的雅致与哲学思维,更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承担着文化沟通的使命。
在历史的漫漫旅途中,外国旅行者、传教士、商人和外交官的记述,不仅是他们对中国的观察,也成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独特视角。而他们最早接触到的中国茶,往往就来自福建。
看中国茶史(可点击:https://hrzqt.ruzongtianxia.com/NewsInfo.aspx?Id=13201)知道,茶树起源于云贵高原一带,发乎神农氏,传说的上古神农时期(大约公元前3500年),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茶树并用作解毒药物。到了隋朝时代(581-618年),隋唐大运河的贯通,促使茶叶从南向北传播,达到了举国皆饮。唐代随着佛教的传播把中国茶传入了日本,到了明代(1610年),荷兰人自澳门贩茶,并转运入欧,后来的欧洲红茶据考证即为武夷山正山小种。到了清代(1657-1690年),中国茶远销海外,包括法国、英国、美国等国家。从17世纪起,福建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,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。近现代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,中国茶已经风靡全世界。而福建茶叶始终是外部世界感知中华文明的一个切入口。
我们知道福建是中国的茶叶大省,有人说世界名茶在中国,中国名茶看福建。尤其是白茶,可以说世界白茶在中国,中国白茶在福鼎。福鼎白茶有五个核心产茶区:磻溪镇、管阳镇、白琳镇、太姥山镇、点头镇。其中磻溪镇是福鼎的“肺腑”,森林覆盖率高达88%,平均海拔在500到800米之间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出产的福鼎白茶品质优异,茶香高显,茶汤绵软香甜,入口回甘。
直供湖北葛店新城的鸿儒真趣堂的古韵莱白茶,就是福鼎磻溪镇核心产区的白茶。
接下来聊聊中国茶的两本典籍。
第一本是专业讲茶第一书,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。

《茶经》是世界第一部系统、全面地阐述茶以及与茶相关的专著,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,被誉为“茶叶百科全书”,在茶史上起着引领推动作用,为茶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《茶经》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,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、生产、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,开中国茶道的先河,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。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分析,它也是茶叶文化的百科全书。其内容涵盖了茶叶栽培、生产加工、药理、茶具、饮用、历史、文化、茶产区划等方面的内容。
《茶经》由唐代陆羽所著。陆羽,字鸿渐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号竟陵子、“茶山御史”,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、文学家,被后人誉为“茶仙”,尊为“茶圣”。他一生嗜茶,精于茶道,《茶经》开启了一个饮茶的盛世。陆羽的一生,淡泊名利,热爱自然,就像那起浮回旋的茶叶,虽跌宕起伏,却留下了茶香。
陆羽在龙盖寺长大,幼年的陆羽为师傅智积禅师煮茶,在21岁时他决心著书《茶经》,于是开始游历各地,考察各地的茶事,每到一处都与当地村老讨论茶事,把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下来。历经十多年,一路风餐露宿,考察了二十三个州后,隐居苕溪(今浙江湖州),开始专心书写《茶经》。五年的呕心沥血,终于完成了《茶经》的初稿,又用五年的时间来增补修订,才正式定稿,此时陆羽已经47岁了。一本七千多字的《茶经》,前后共计耗时26年。
关于茶的第二本书是《茶道经(译注)》(上海复旦大学教授,李辉)。
李辉,字紫晨,男,1978年出生,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、博士毕业(1996-2005),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、助理研究员(2005-2009),2009年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、博导,2011年任教授。
作者参照了《茶经》《易经》《黄帝内经》《道德经》《脉经》等古籍文献,得谈家桢先生厚爱,亲传茶道之理。深究茶之理,识阴阳,辩五行,以之统领制茶法、烹茶术、饮茶器。意在领中华之好茶,辨识茶气之纯正,改善制藏烹饮之技艺,以中华真茶道举之世人,以养世人之体魄。
《茶道经(译注)》根据阴阳、五行、四时、茶气、十二经络、五脏六腑、二十四节气等义理,利用图表,比较接地气的讲明了我们在一年四季里,一天二十四小时里,适合喝哪类茶,可以辅助治疗什么症状,加什么引子可以增加茶气,什么茶可以打通什么经络,等等。例如饮茶的年龄限制:2岁以上适用~白茶,4岁以上适用~黑茶,6岁以上适用~黄茶,8岁以上适用~紅茶,10岁以上适用~青茶,12岁以上适用用~绿茶。

从典籍看,白茶性凉味甘,适合煮沸,可以健脾调免疫,适合所有人,一年四季、一天二十四小时品饮,首推福建福鼎白茶。鸿儒真趣堂首推福鼎古韵莱白茶(磻溪镇青龙山产地),欢迎大家扫码预约品茗:
免责说明: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不用于商业用途,版权归属原作者,侵删,谢谢。